古代车师人留下的城池遗迹,竟然在新疆吐鲁番?
交河故城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雅尔乡将格勒买斯村,是当今世界保留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遗迹之一。
交河故城景区大门
这座城池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,交通位置十分重要,城市修建在河水分流形成的岛形台地上,从空中俯瞰下去,交河故城形如柳叶,像逝去的时间一样静默,矗立在新疆广袤无垠的大地上。
交河故城俯瞰图
印度有一句名言说道:“两河相交的地方,一定是智慧诞生之地。”如果你来过交河故城,从历史的风烟里窥看过他的全貌,定然会认为这座兴于汉盛于唐、如今依然保存完整的城池,就是智慧的本相。
中国的建筑大部分是土木结构,随着朝代更迭,世事变迁,很难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。交河故城虽然是由生土构建而成,但得益于吐鲁番地区干燥少雨的气候,成为了我国保留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遗迹,被誉为“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”。
交河故城——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
生土建筑是用未焙烧且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,营造主体结构的建筑,土地表面规划建筑结构后,采用“减地留墙”的方式,从地面向下挖凿形成的。因此,交河故城所有建筑的墙体都是原生土,整个城市都低于地平线,像是从地下生长而出一般。
交河故城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两汉时期,据《汉书·西域传》记载:“车师前国,王治交河城,河水分流绕城下,故号交河。”也就是说,交河城曾经是车师人的居住地,可以想象当时的交河城,河流交错萦绕,经济繁荣富饶,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。
黄昏饮马傍交河
唐代边塞诗人李颀游历此处,写下了脍炙人口的《古从军行》:“白日登山望烽火,黄昏饮马傍交河。行人刁斗风沙暗,公主琵琶幽怨多。”可以想见,即使在从汉至唐的鼎盛岁月中,西域也烽火不息,战乱不已,交河城饱受战乱之苦,终于在公元1276年,蒙古海都叛军围攻高昌,这里仅剩百来户人家。公元十四世纪,蒙古统治者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佛教信仰,改信伊斯兰教。在战火与宗教的双重压迫下,交河城彻底废弃,走完了它一千六百年的生命历程,化为一座空城。
交河故城民居
交河故城具备一座城池应具有的一切东西——大街小巷、精致的城市设计布局、寺院、民居、市场、官署、佛塔、墓地、城门、便道。进入东城密集的居民区,就仿佛进入一片残垣断壁的森林,幽深街巷里抬头只见一线天。小巷两边是又高又厚的墙,墙内几十户人家组成一坊,包括公共水井、共有佛寺、私家水井。
交河故城的黄昏
交河故城的完整性不仅体现在户型清晰,布局严整,站在高台上向下望去,密密麻麻的民居铺展开来,洞开的房门,墙基齐整的土砖,都会让人误以为,这是一座还有人居住的城市。只要天色渐暗,黑夜来临,那些门窗里就会透出暖黄色的烛火,仿佛就能看到来往的商旅、巡逻的士兵、高悬的灯笼、吟唱的僧侣,还有异域少女面纱下黑色的眼睛。
沙河三水自交流,天设危城水上头。断壁悬崖多险要,荒台废址几春秋。
交河故城天阴时分
历经风蚀火焠,这里天然土崖,街坊房屋,寺院依然高塔如故,好似一艘航行中的巨轮。风穿过嶙峋见骨的建筑,沉雄浑厚,带着气若游丝的回音。
波兰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亨利克·显克维支曾经描述过战争的本质:“战争如同雪崩,一路过去,毁灭一切。在它的前面是田园锦绣,在它的后面是一片荒芜。”
交河故城遗址建筑群
但如今,交河故城绝不仅仅是战争后完美的废墟,它是千年后的旅客路过吐鲁番时,必须登临拜访的地方。这里承载着西域文化的意向群,是羽檄纷飞,冰河铁马,梦断春闺,征人白发。纵然有一天,交河故城真的在时光侵蚀中化为埃土,唐诗中的交河也依然会在稚子的吟诵中代代传诵。
交河故城的夜晚
旅行时看到美丽的自然风光令人心境愉悦,而参观古迹却倍感怀古伤情,但是人们依然应当行万里路,用眼睛和手掌触碰历史的温度。城市的遗址不仅是凝固的过去,还是文明的丰碑,它会告诉我们人类从何而来,又向何处而去。
交河故城,或许是不朽的。
需要了解新疆旅游线路和价格,可咨询我们!
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。